蚌埠的来历?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地区。蚌埠的来历与古代的“珠”和“蚌”两种生物有关。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曹邱生的说客,他因为受到楚王的轻视而离开楚国。在离开之前,他来到蚌埠这个地方,对当地人讲起楚王对他的轻视,然后又吹捧楚王是个英明君主。当地人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后,觉得他是在夸赞楚王,于是热情地邀请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时,曹邱生向楚王推荐了蚌埠这个地方,认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物产丰富。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曹邱生和蚌埠人的热情好客,就将这个地方命名为“蚌埠”,寓意着这里的人们像珍珠一样珍贵,像蚌一样纯洁美好。
此外,关于蚌埠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蚌埠原为淮河中游的一处湖泊,因湖中产蚌而得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逐渐演变成了陆地,人们便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城市,取名为“蚌埠”。
无论哪种说法更准确,蚌埠这个地名都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蚌埠原来的名字
蚌埠在古代有多个别名,如“珠城”、“珠沉”等。这些名称主要来源于蚌埠丰富的珍珠资源。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蚌埠的名字也经历了多次变更。
早在秦汉时期,蚌埠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当时属于豫州。三国时期,淮河以南属扬州,淮河以北属豫州。隋唐时期,蚌埠地区属河南道。宋朝时期,这里开始设县,名为“灵璧县”,但宋朝的行政划分与现在的蚌埠市并不完全一致。
真正让蚌埠这个名字广为人知的是在明朝时期。当时,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实行了“划州县、置流官”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灵璧县被撤销,并入了泗州。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为了避康熙帝玄烨的讳,泗州被改名为“凤阳县”。然而,由于蚌埠地处淮河中游,水运发达,商业繁荣,因此人们仍习惯称其为“蚌埠”。
综上所述,蚌埠在古代曾被称为“珠城”、“珠沉”,后来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更改,醉终定名为“蚌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