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吐胆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杜密传》。东汉时期,刘表的长子刘琦害怕被后母蔡氏所害,于是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教他“保身之道”,其中一条就是“倾心吐胆,与同休戚”。意思是说,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毫无保留地将内心所想表达出来。刘琦听后非常高兴,后来他在与曹操的战斗中,果然能够倾尽忠诚,醉终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真诚待人,坦诚相待。

倾心吐胆成语故事大全
倾心吐胆的故事:
1、出处:《后汉书·杜根传》。
2、释义:形容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比喻真心待人。
3、故事内容:
杜根,字伯宗,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颇有节操。他少时曾拜太尉府掾史,因替李膺说公卿伯夷、叔齐不仕新朝而知名。后来,李膺被杀,杜根也受到牵连,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在党锢之祸中,杜根被捕入狱。狱中,他拒不投降,尽管遭受严刑拷打,他也毫不畏惧,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汉桓帝,醉终他被赦免出狱。
出狱后,杜根隐居不出,专心著述。他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其中《论韩信》一篇,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伪游士”和“真隐士”的谬论,指出人们不应该根据外表或身份来评判一个人的真实才能和道德品质。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得杜根的名声更加显赫。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杜根入朝做官,但他都拒绝了。他宁愿过简朴的生活,也不愿为了权势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杜根以他的正直和勇敢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和赞誉。据说,他去世后,有人为他建祠堂,供人们纪念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倾心吐胆成语故事
“倾心吐胆”这个成语出自元·尚仲贤的《三夺槊》第四折:“那凶玩很劣,奸滑侥幸,则待倾心吐胆,直指咽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它也可以写作“倾心吐怀”。
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郭嘉的人,他是曹操的重要谋士。曹操是一个非常聪明、有野心的君主,他需要有很多的人才来帮助他完成自己的事业。郭嘉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曹操身边的。
郭嘉非常聪明,他很快就为曹操出了很多好主意,并且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但是,郭嘉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他不愿意一直为曹操效力。有时候,他会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和抱怨。
有一次,郭嘉对曹操说:“主公,我有些心里话想对您说。”曹操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很少听到别人这样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他让郭嘉说出心里话。
郭嘉听了曹操的话后,非常感动。他向曹操倾诉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曹操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我被您的才华和仁德所折服。我希望能够为您出谋划策,帮助您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后,非常高兴。他更加信任和重用了郭嘉,并且让他参与了更多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不愿意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