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臻房博客

弹出
首页 > 厚味腊毒成语故事,厚味腊毒的意思 >>正文

厚味腊毒成语故事,厚味腊毒的意思

发布于 2025-11-26 00:23:45 • 浏览: • 来源:自媒体

厚味腊毒成语故事

“厚味腊毒”这个成语出自汉·刘向的《战国策·魏策四》。它讲述的是,味美者易生祸害。韩非子曾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而“厚味腊毒”则是提醒人们,过于沉溺于美味之中,可能会误食有毒之物,从而遭受祸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享受美食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嘴误事。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表象所迷惑,以免因小失大。

此外,“厚味腊毒”还与古代的“五味”之说有关,五味指甘、苦、酸、辛、咸,其中“咸”有“苦”的味道,而“腊”也是一种苦味食物,因此“厚味腊毒”也暗指过度的甜食和苦涩的食物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厚味腊毒的意思

厚味腊毒的意思

“厚味腊毒”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òu wèi là chá d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味道浓烈的食物,比喻厚厚的味道,多指不良的食品。其中,“厚味”指的是味道浓烈,“腊毒”则是指腊制品中的毒物,这里用来比喻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味道美妙,但可能含有有害成分的食物,提醒人们要警惕食品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避免食用过多或未经充分烹饪的食品,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例如,在烹饪时,我们应该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方式,避免使用劣质或未经处理的食材,以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同时,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也应该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和成分表,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厚味腊毒成语故事

厚味腊毒成语故事

“厚味腊毒”这个成语出自汉·刘向的《战国策·魏策四》。它的意思是指饮食过于讲究,味道浓烈,时间长了会伤害身体,也比喻生活奢侈浮华,贪图享受。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故事。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敖的人,他非常喜欢结交贤士,广交天下英豪。有一天,卢敖应朋友之邀来到赵国都城邯郸。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叫季布的人。季布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因此在赵国享有盛名。

当时,邯郸有个富商大贾赵惠王,他的谋士严仲子闻讯后,认为卢敖是个贤人,就劝说赵惠王聘请卢敖为上客。赵惠王有些犹豫,因为卢敖的身份和名声与他们都不匹配。但严仲子力劝,赵惠王醉终还是决定聘请卢敖。

卢敖来到赵国后,受到了赵惠王的重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更加谨慎地行事,生怕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招来祸端。他生活非常节俭,从不奢侈浪费,也从不轻易与人结交,更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惠王逐渐疏远了卢敖,原因是因为一些小人进谗言,说卢敖的坏话。赵惠王听信了这些谗言,认为卢敖是个危险人物,于是下令把卢敖赶出赵国。

卢敖离开赵国后,来到洛阳。他的朋友汝阴候夏候婴听说这件事后,非常同情他,就劝说他去见见楚王。卢敖向楚王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楚王很同情他,就任命他为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借以贬低别人,以显摆自己与卢敖的关系。他对卢敖说:“您啊,大人,简直就是当代的英雄啊!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卢敖一向看不起他,就沉吟了一下,然后不置可否。

曹邱生又去见卢敖的亲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他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到卢敖的赏识,比得到齐国千金还要珍贵’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卢敖听了,心里顿时不高兴了,脸上露出冷冷的表情,准备发落几句话让曹邱生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卢敖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卢敖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卢敖握手言欢。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到卢敖的赏识,比得到齐国千金还要珍贵’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卢敖听了,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低调谦逊,不能过于张扬和炫耀,否则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忘记恩情。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