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节,李白得知好友被贬至龙标,心中充满了同情和关切。“闻道龙标过五溪”,五溪是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诗人通过“闻道”二字,表达了对好友遭遇的震惊和不安。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祝福。他希望自己的思念和关怀能像明月一样,伴随着好友一直到达那偏远荒凉的夜郎以西。这不仅是对好友的深情厚谊,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然而,当我们尝试以现代的视角去重新解读这首诗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蕴和情感共鸣,远超过传统的解读范畴。
传统的解读往往将这首诗作为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作品,聚焦于王昌龄被贬谪、友人远离的哀愁。但在这首诗中,除了离别的哀伤,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更为深远的情感——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杨花飘落,子规啼鸣,这既是自然景色的写照,也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而“闻道龙标过五溪”则进一步点明了王昌龄被贬谪的地点,暗示了诗人对此的无奈与担忧。
在诗的后半部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与明月相伴,希望它能随着友人一直到达遥远的夜郎之西。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寄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不忘对人生境遇进行深刻的反思。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暗示了人生充满了变幻莫测和不确定性。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抒情之作,更是一首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诗。
综上所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当我们以现代的视角去重新解读这首诗时,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和哲理思考,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蕴和创造力。这种跨越时空的解读方式,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