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长絜短
“度长絜短”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醉早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它的意思是比喻衡量长短、权衡轻重。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提醒人们在评价事物或人时,要客观公正,不可主观臆断。在现实生活中,“度长絜短”常被用来劝诫人们要理性看待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而要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内在价值。通过运用这一智慧,我们可以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避免因片面之词而产生误解或偏见。

度长絜大意思
“度长絜大”的意思是衡量长短,剪裁大小。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定公十年》中的记载:“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诸己而不信,诸人而不仁,敬人而不胜其任,虽欲免于咎,犹有所待者也。不如守己,犹恐失之。不知诸人,徒知人而不知己,待人而无礼,乱人也。是故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寡,所以守其宗庙,保守君位,承继先公,忠孝节义,恥忍忘身,罔生其心。度长絜大,形容度量宏大,形容气势雄伟,常用来形容人的气概、风度或者事物的规模、程度等。
此外,“度长絜大”也可以写作“度长絜尺”,意思同“度长絜大”。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度长絜短的意思
“度长絜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ù cháng jiàn duǎ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评价一个人时,应该根据其实际表现和能力,而不是仅仅看重他的出身、地位或其他外在因素。
其中,“度”意为衡量,“长”和“絜”分别表示长度和缩短,但在这里并不是实指,而是用来比喻评价的标准或尺度。“长”可以理解为优秀、出色,“絜”则可以理解为不足或短处。因此,“度长絜短”可以理解为在评价他人时,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其优点和不足,既要看到其长处,也要正视其短处。
这个成语出自《楚辞·离骚》中的“恐美人之迟暮”,意为担心美人衰老,比喻珍惜有价值的人才,希望他们有所作为。后来,“度长絜短”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表现时应该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